【金像獎背後】《正義迴廊》美術指導因巧合入行 分享帶出驚慄感卻不賣弄暴力

【金像獎背後】《正義迴廊》美術指導因巧合入行 分享帶出驚慄感卻不賣弄暴力

【金像獎背後】《正義迴廊》美術指導因巧合入行 分享帶出驚慄感卻不賣弄暴力

Advertisement

細緻考究人體殘肢 帶出驚慄感卻不賣弄暴力 專訪《正義迴廊》美術指導麥芷筠

撰文:何德 攝影︰NDee、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近來口碑、票房俱佳的大熱作《正義迴廊》,引來坊間不少迴響。這齣改編自大角咀弒親案的電影,意識大膽、畫面令人心寒。無論呈現殺人場面,或是以意識流與想像表達分屍過程,都讓觀眾一見難忘。這些影像的呈現,幕後功臣之一就是美術指導麥芷筠(Ida)。究竟怎樣展現出驚慄但不賣弄暴力?而美術指導這一行,對Ida而言又有甚麼獨特的吸引力?

驚慄、血腥,卻不賣弄暴力
《正義迴廊》是一齣三級片,內裡有殺人、分屍、肢解等過程。作為電影的美術指導,Ida就表示這齣戲絕對有挑戰性:「這套戲的題材較特別,所以都有挑戰性,因為是兇殺主題,我們接到劇本後要處理的,就是剖屍如何呈現。它有兇殺的過程,但其實它沒有完整的肢解過程,包括切肉的畫面、食叉燒飯、包裹殘肢,都是片段式,引領觀眾自己聯想。」

《正義迴廊》著重的不是官能衝擊,而是要呈現出氣氛與感覺:「在美術角度,確要好好拿捏美感、血腥與驚慄。有些畫面要真的切下去、有血才有真實感,但我們都要試。反而有時候會以情緒、氣氛帶出整個感覺。要有驚慄、血腥,但我們不止是呈現暴力。」

對兇案細緻考究,以環境暗示主角刻意設局殺人
觀眾看到戲中的屍體都非常像真,當然這都是有賴美術組的努力。Ida表示,不是讀理科的她都要事前作出非常仔細的考究,才能呈現出電影現有的真實感:「我們看過醫學的解剖片,也看過意外受傷的肢體畫面,甚至看過法證檢驗的片段,都試了很多次才有現在的呈現。比較內在的,像肉、骨,我們就買真的動物器官去做,都集合了幾種不同的動物。」

今次《正義迴廊》,對Ida而言也與別不同,電影的想像性與穿插畫面比較多,也讓美術組要做出「一雞三味」的效果:「其實攻擊的過程都拍了3個版本:張顯宗的版本、唐文奇指自己沒參與的版本,還有陪審團身處其中的版本,所以同一場面要用三個不同的方法去做。以往我們拍戲都講求連戲,但今次就要有不同的演繹,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行兇?手持的刀具有甚麼不同?變成一件事要『玩』幾次。」

展現出兇案過程,並不是美術指導的唯一工作。事實上,佈置出氣氛蕭颯的場景,同樣是她的重要任務:「這是一件真實的案件,我們首要重真實性,不能跳離現實太遠。但它有創作成份嗎?其實是有的。例如兇案單位,雖然有真實資料可以參考,但其實整個單位的氣氛、質感,我們都可以創作。我希望做到它沒有人氣的感覺,其實那單位很刻意地抽走生活氣息,例如它是沒有餐區的,驟眼就似一間荒廢了的屋。其實是有一個暗示:這兩個人是刻意設定這個局,去做殺人這件事。」

美術指導充滿挑戰性,最緊要是好玩
Ida以前修讀演藝學院的服裝及舞台設計,後來則參與電影的美術組。每次提起工作,Ida總是笑得很開心,覺得充滿樂趣:「拍戲是很有魅力的,每次不同的劇本,就讓你在新的世界經歷一次。而最有趣是,電影世界與真實是有點距離的,你未必能真實經歷的。之前曾參與過《怒火》、《拆彈專家》,所有事香港都未發生過。參與其中,就像玩一個新遊戲,去體驗那個世界。」

即睇Ida過往工作情況:(按圖了解)

她認為,電影的美術指導之所以吸引,是因為它的合作性更強、想像空間也很大:「相對商業上的設計,像product design、event等,這件事與主創團隊有很大關連。導演與編劇都說過,劇本只是個基本準則,但怎樣出現那模樣,中間有很大的空間要填補,這就要我們jam出來,所以好好玩。好玩在每一次都不同,像這一次,屍體是沒有的,你怎樣造出來?要有法證場面,我又未讀過理科,怎樣去構思呢?每一次都抓破頭皮,但當找到方法去做,就勁開心。」

因一個打錯的電話而入行,做slasher是行業的新趨勢?
Ida以往參與舞台設計或MV拍攝較多,問到她怎樣入電影行業,原來十分出奇:「我第一部長片怎樣開始呢?其實是美術指導打錯電話給我。我去面試時,他都直說,其實我不是找你!但我都讓他看看我過往的工作,最後也成功了,大概是機會給準備好的人。」

或許大家都未必如Ida般「好彩」,可幸的是現時已有更多途徑讓人加入美術組的行列:「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定期都會辦興趣班讓人修讀,但最重要都是有否落手參與拍攝,不一定是大製作電影,其實我跟導演認識,都是在他學生時期的作品。試着就會有人脈,知道自己喜歡做甚麼崗位,就會成一條路。」她鼓勵有志入行的要多作嘗試,也不一定要局限於一個崗位:「我覺得這個世代多了slasher,不一定只做一個行業,就是做美術,都可以拍攝、寫作,感覺這是接下來的趨勢。」

Ida認為,要成為美術指導的首要條件,與整個電影行業都一樣,就是不畏艱辛:「首先不要怕辛苦,拍戲永遠是有限的時間、金錢去準備最好的東西。其實不單是美術組,所有劇組人員都一樣。」與大部份電影人一樣,她最希望香港能有更多自己出產的製作,才會有更多機會,讓整個電影行業延續光芒。

延伸閲讀:【人物專訪】《明日戰記》導演吳炫輝:香港電影與視覺特效未來一定會越做越好
延伸閲讀:【金像獎背後】《一秒拳王》導演趙善恆不忘初衷:要改變就由呢刻開始!
延伸閲讀:【金像獎背後】由美術指導到首次執導《好好拍電影》 文念中紀錄香港轉變
延伸閲讀:【金像獎背後】服裝工作非時裝表演 《怒火》助理服裝指導Oilie:電影工作是溝通的藝術

Get lastest jobs, career news and
job invitations on-the-go.

Download the CTgoodjobs app

Stay on website
Looking for jobs?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Please read and confirm your agreement to our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and Conditions before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Read and Agreed